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7:13    次浏览
■深圳特区报记者陈颖关注菜价波动的市民会发现,近期的胡萝卜行情出现了巨大转折:春节过后,胡萝卜价格一路逆市上扬,在6月份达到顶峰,均价卖到一斤3.8元,但又在短短一个月内不断下跌,直到跌入1.6元每斤才企稳,跌幅超过50%。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胡萝卜价格如坐“过山车”?就像近年来出现的“蒜你狠”、“姜你军”等怪象,农产品价格为何总是快涨快跌?这种怪象如何、何时才能避免?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。胡萝卜价格大起大落记者连日走访市场了解到,胡萝卜价格在最近一个月惨遭腰斩后现已逐渐回稳。商家们表示,今年初胡萝卜价格基本稳定,即使在春节前后也未出现大的涨幅,基本维持在2.3元每斤上下。但从3月初开始,胡萝卜价格迎来了第一波逆市上涨,最高涨至3元每斤的高位,但仍属于正常的涨跌互现式的平稳波动。从5月25日开始,胡萝卜价格迎来了最大的一波逆市上涨,短短一周时间,从2.3元每斤涨到3.8元每斤的高位,涨幅高达65.2%。而从6月2日开始,又仅用了一个月时间,胡萝卜价格跌回1.6元每斤,跌幅同样高达57.9%。据了解,深圳市场上的胡萝卜主要来自山东、福建和陕西。最近几年,胡萝卜的价格一直都不错,不少地区农民加大了种植面积。去年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河北、陕西等地,胡萝卜种植面积均快速增加,多数省份胡萝卜产量增加二到三成。“胡萝卜也未能逃脱农产品‘涨得太高,落得太狠’的命运。”有着10多年从业经验的蔬菜批发商张老板说,在春季胡萝卜高价刺激下,不少产区农户扩种。6月份以后,新季露天胡萝卜进入集中上市期,上市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多,加之露天胡萝卜成本较低,造成胡萝卜价格不断下跌。信息迟滞引发供需失衡业内专家表示,胡萝卜价格的这种大起大落,是信息迟滞性引起的供需不平衡所导致的典型实例。上半年胡萝卜价格不断上涨,大好的行情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,6月份以后,市场供应大量增加成为价格骤降的主要原因。福田农批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,由于跟风造成的价格波动和滞销,这样的农产品案例近年来并不少见。继近年来的“蒜你狠”、“姜你军”之后,今年以来大葱、大蒜等也上演同样一幕,而近日鸡蛋又与胡萝卜一样因供大于求而“跌跌不休”。分析农副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,可以发现价格对供需关系的影响非常大。以鸡蛋为例,利润高的时候,行业各环节、各种资源都一股脑参与进来,导致供大于求,产能过剩,引起价格回落,周而复始,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没有形成稳定化和常态化。鸡蛋批发商陈老板告诉记者,目前养殖的门槛较低,许多农户在小院子就可以进行,价格高时容易一哄而上,而价格低时又会纷纷“杀鸡退市”缩小规模,从而容易导致供应量的大幅波动,带动价格快速变化。破除怪象不能仅靠市场之手那么,如何破解农产品跟风怪象呢?业内人士表示,从长期看,除要重视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外,农产品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也要加强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和判断,特别是中短期趋势性的分析,引导生产部门紧紧把握准确的供求关系,减少生产的盲目性。同时,农产品生产每个环节的利润实现合理分配也非常关键,只有努力保护好各个环节的利益和积极性,才能最终确保消费者的利益。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,有关主管部门亟待建立预警机制,同时加速发展深加工企业,以解决规模化生产的后顾之忧。值得关注的是,在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方面,深圳已先行先试。记者采访获悉,为进一步推进线上大流通生态平台和线下批发市场的深度接轨,深圳农产品公司旗下“大白菜+”电商平台已正式上线,通过对实体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形成的海量流通数据,以及数十家大型批发市场网络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,形成产销信息的精准推送,以此期望实现信息共享、科学预判和平衡供求。